盐博典藏----马蹄锉
来源:自贡盐史馆   作者:自贡盐史馆   点击数:8720   日期:2018-09-10   字体:【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不同形制的凿井、修治井工具700余件(套),是世界唯一一套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凿井、修治井工具群。这些工具种类复杂繁多,可用于凿井、打捞、补腔、固井、淘井。利用这些工具开凿盐井的方法称为冲击式顿钻凿井法,这一方法始于北宋庆历年间,开创了人类机械凿井的先河,被称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中国第四大发明之后的又一大发明。今天为大家介绍凿井工具马蹄锉。

马蹄锉:铁制凿井工具,因锉头底部呈马蹄状,故称马蹄锉。马蹄锉在凿小眼时,用于新井锉硬岩,软岩亦可,同时用于纠斜、开腔口等。所凿井壁比较光滑,且能保持井身垂直,钻井质量高。

马蹄锉是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开凿小口径盐井——卓筒井的主要工具。此件马蹄锉长350 cm, 杆径5.5 cm, 锉头宽10 cm,上部绑有竹制把手。

 

钻井工具马蹄锉整体

 

钻井工具马蹄锉锉头

相关推荐:冲击式顿钻凿井法

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是开凿以宋代卓筒井为代表的小口径盐井而采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钻头的势能和向下垂直运动的动能产生的冲击力,简单说,就是利用钻头的重力冲击和破碎岩石,并通过这种方式建孔达到地层深处,以获取地下资源。在钻凿过程中采用钻头钻进一定深度后,必须提出钻头,再用简易提升装置扇泥筒,把岩屑、泥砂捞出来

以宋代卓筒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初在四川自贡地区臻于成熟。这种成熟的井盐钻井技术直到19世纪中叶仍走在世界前列。它主要包括定井位、开井口、下石圈凿大口、下木柱、凿小眼和修治井等各种技术

定井口:古代工匠利用出露地表的盐卤及天然气来判断卤、气的分布位置,并确定井位。

开井口、下石圈:首先需按地形将井基铲高填平,为凿井修建平填,然后挖井打大口。挖大口是用人工挖掘或凿子开凿,大口直径一般为0.91.1米。大口挖好后,再下入石圈,层层垒迭,构成地表石质套管。

凿大口、扇泥:石圈下好后就在井场安置碓架和大车等凿井、提升设备,然后将蒲扇锉吊在碓板上,用人力捣碓凿大口。捣碓时,由数人在確板上用力蹬踩,带动锉头一上一下冲击井底破碎岩石,使井逐渐加深。当凿到一定深度,便提起锉头,换泥筒入井扇泥,将凿出的泥沙吸入筒内提出井外。

下木柱:木柱用圆木从中剖开制成,再一节节连接下入大口内作成套管,以封隔浅层淡水和疏松易塌地层。

凿小眼:凿小眼是凿井过程中需时最长的一道工序。凿小眼需几年、甚至十几年方能凿成。凿小眼的方法与凿大口同。凿小眼的钻头一般以银锭锉为主,亦可根据岩层 情况选 用马蹄锉或垫根子锉。

修治井技术:修治井技术是处理钻井事故,保证盐卤、天然气井顺利钻成的关键。中国古代钻井技术得以趋于成熟,正是由于拥有一整套完善的修治井技术。 堪称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精华的修治井技术,出现于明代(1368- 1644),成熟于19世纪初,主要包括补腔、打捞修治木柱和淘井等工艺。

以宋代卓筒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是中国第四大发明之后的又一大发明,被《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 2006520日,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所有: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馆址:中国·四川·自贡市解放路173号

咨询电话:0813-2203407  传真:0813-2202083  E-mail:office@zgshm.cn  预约热线:0813-2202083

技术支持: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12691号-1